464所有人的梦-《变身席卷文娱》


    第(2/3)页

    你们放映的命脉就捏在那些家伙的手上,叫的在响亮有个屁用?老子就不给你放!

    不过说起来,这件事情其实也非常恶心。

    因为在收自己人返点的时候,他们还和老美的进口片签保底协议。

    一边狂撸自己人的羊毛,一边求爷爷告奶奶的引进外国片。

    《星球大战》那种水土不服的片子都能签下天价保底,也难怪国内的家伙看不下去。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只要是个正常人,谁愿意干这些破事啊?

    那还不是没办法嘛?

    之前江致强没办法,成龍和李联杰也没办法,小钢炮和华yi也没办法。

    但——

    现在呢?

    拉着江火的江致强压根就不用受这些气。

    爱放放,不放滚!

    有意见?

    有意见你去和三爷叫唤啊!

    你看他是支持江火还是支持你?

    你不想做?

    那从今往后,你就别做这一行了。

    如果江火一直待在国内,江月现在或许会被这些事情弄得是焦头烂额。

    可迂回一圈,出去又进来后,那些人后大爷人前孙的家伙,屁都不敢放一个。

    他们敢对香江宝岛的电影指手画脚,他们敢对内地影片指手画脚,但是他们不敢对进口影片指手画脚,审核过了他们就放,人五人六的事情,他们做的还少吗?

    上头都说没问题,他们敢跳出来说不吗?

    “不用染发好啊!酒喝多了伤身,你能不喝,我也很高兴。”

    江火笑看着江致强,虽然对方鬓角发白,但她倒是挺满足的。

    这和自身影响力无关,纯粹是朋友之间的关心。

    当初对方拍板要用她,这对江火来说,就是天大的恩情。

    没有《卧虎藏龙》,她相信自己也有可能走出国门,但在Ang  Lee和江致强的保驾护航之下,江火可以省掉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

    见识过娱乐圈黑暗的她明白,如果自己做,各路牛鬼蛇神都会冒出。

    所以她一直都不反感攀关系,尤其是与从来就没有传出过黑料的家伙在一起合作。

    “放心,虽然我在捣鼓电影,但院线我会好好打理的。”

    “保三争二,就是我未来五年内的目标。”

    “不说多嘛,百分之十五的份额我觉得肯定是能拿得下来的,这种实体产业贷款,太容易了。”

    院线里头,有江月百分之三十的股份,但她从来都不管事。

    前世的江致强走的非常的稳,他能从一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做成亚洲第一制片,靠的可不是手里的钱。

    他爹给他留了不少人才,由专业人士打理,可比两眼一抹黑的二女强多了。

    与江致强聊了一会儿后,江火便把目光转投到师父的身上。

    在她的询问之下,八爷倒是实锤了一个项目。

    “《功夫之王》?”

    “华yi他们筹到钱了,来自华尔街的相对论传媒领投,另外一家跟投的是北美的Casey  Silver  Productions,然后他们自己在拿出一部分钱,最后三爷在支援一部分,四家把将近七千万美金的盘子给吃了下来——”

    没错,虽然江火在威尼斯上拒绝了小钢炮,但王家兄弟,依旧把事情摆平了。

    他们想拍,谁都拦不住。

    不过,因为华尔街资本的流入,他们之前构想的全金班底出了一点点的纰漏。

    由西至中的文化交流,成为了整个故事的开端。

    并且如同附骨之疽一般,贯穿了整部电影。

    当然,对于华yi来说,这都不是事。

    那个歪果仁充其量只是男三号,撑牌面的还是双J,再加上女一女二都是他们华yi的人,这部电影从哪个方面来看,他们都不亏。

    “不亏?对于李联杰和成龍来说,这笔生意太亏了吧?”

    江火用难以理解的目光看向师父,说实在的,她真不知道这两位为啥要接。

    华yi的王家兄弟又不是马雲,李联杰没必要和拍《功守道》一样过去捧场啊!

    这部电影又不是真传奇,成龍和成家班难道会看了剧本就上瘾?

    然而,面对江火的质疑,八爷倒是苦笑了一声。

    他摇了摇头,没有说话,而坐在一旁的江致强,倒是道出了缘由。

    “我虽然没有接那个本子,但——我了解过整部电影。”

    “我和你师叔成龍、李联杰他们都聊过,接本子,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全世界都知道功夫,但除此之外呢?”

    “没了……”

    江致强耸了耸肩,无奈的情绪油然而生。

    很多人都以为,是先有的电影发展,后有的华人角色,但实际上,华人在美国电影中出现的时间,其实和电影的发明几乎同步。

    早在一八九五年的时候,爱迪生公司就拍了一部《华夏洗衣店场景》,而那部电影主要呈现了警察和华人洗衣工的追逐逃窜场面。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时候,因为《Chinese  Exclusion  Act》,好莱坞银幕上的华人形象,全都是苦力。

    从一九一零年开始,‘yellow  peril’成为了部分美国媒体的常见用语。

    这个时期,大量的好莱坞电影依据唐人街的高犯罪率现象,创造出一堆华人反派角色。

    傅满洲,甚至成了系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