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1章 最终决策-《少帝成长计划》


    第(3/3)页

    满打满算,匈奴使团在长安,已经待了快一个月,但原本应该临近尾声的外交流程,却几乎是彻底停滞。

    按往常的惯例,匈奴使节在长安的停留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现在,已经是匈奴使团临近折返的时间点了。

    可是双方的外交诉求,却近乎南辕北辙,或者说,陷入了依旧非常诡异的僵局之中。

    原本狮子大开口,强硬要求汉室提供大量物资的匈奴使团,在得到单于庭的外交指示之后,做出了一副‘我要的我都说过,单于也确实快死了,给不给、给多少你看着办’的暧昧架势。

    而本处于外交劣势,因刘弘判断出冒顿将亡的讯息而底气大涨的汉家朝臣,又在匈奴人这幅作态下陷入了纠结。

    汉家朝堂,也因为此次外交事件而极为清晰的划分为了两个阵营。

    主战派认为,这是匈奴单于冒顿在故弄玄虚,试探汉家的底气;一但被吓住,就很有可能让匈奴人轻视,从而引来匈奴人肆无忌惮的侵扰。

    而汉室的主和派,则于后世的软脚蟹有所不同:主和派普遍认为,若是不答应匈奴人的请求,那必然会遭来报复性打击,如今的汉家没有做好大规模战役的准备,应该暂且忍辱负重,以待将来。

    这两种‘鹰派’及‘更鹰派’的看法,让刘弘对汉室中央的官员素质感到稍有些安心,对将来的大决战,也有了更强的信心。

    不过,真正让刘弘感到兴致盎然的是,两个阵营的成员,大大出乎了刘弘所料!

    陈平周勃刘揭自是不必多说,为了打击刘弘地政治威望,自然是跳身主和派。

    但其余的主和派,则是让刘弘大跌眼镜!

    九卿属衙去掉刘揭之外,唯一一个主和的,居然是郎中令令勉!

    其余七人,无论是刚刚以楚王太子之身上任宗正的刘郢客,还是皇党元老刘不疑,亦或是开国功勋虫达、陈濞,乃至于廷尉吴公等人,俱皆主战!

    哪怕算上目的不纯的刘揭,也不过二对七的比数,看上去主战派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

    但光是令勉主和一事,就足以让刘弘的心凉下大半!

    若说令勉主和还不能够说明问题,那另一个群体的偏向,则彻底让刘弘放弃了强硬到底的决心。

    ——三公尽皆主和!

    陈平周勃且不论,即将上任左相之位的审食其也先不提,光是张苍主和一事,就足以将事实完全揭露在刘弘面前:汉室,打不起。

    即便撇开这些内应,光是‘三公一致反对’这一项,就足以刘弘放弃强硬的战略方针,转而争取尽可能长的和平。

    这件事,可谓是让刘弘绞尽脑汁,纠结到不知应当如何处理,如何判断。

    但最终,还是刘弘的知识储备,让刘弘冷静了下来。

    光按历史上冒顿的死亡时间来看,起码冒顿苟延残喘的未来五年之内,匈奴并不会有太大的内部混乱和争斗。

    只要冒顿在,哪怕是成了植物人,那也足以令草原百部俯首称臣,不敢弯刀相向,只敢向着鸣镝的方向冲锋陷阵。

    刘弘也想明白了——重要的根本就不是冒顿真虚还是假虚,匈奴真乱还是假乱,而是汉室赌不赌得起,敢不敢打。

    就像一个被欺负的稚童,根本不该考虑隔壁家的大哥哥有没有生病,而是应该低头看看自己纤细的手臂,并做出冷静的判断。

    就目前而言,即便再不愿意承认,刘弘也只能接受现实:哪怕整个幕南脱离匈奴单于庭的掌控,右贤王割据独立,汉室也还没有进场,从中得利的资格。

    无论是失去幕南的单于庭,亦或是割据幕南的右贤王部,都不是此时依旧以战车为精锐兵力的汉室所能抗衡。

    所以,刘弘已经做出了最终决定:撇开匈奴使团提出的玄幻诉求,单就粮米、盐、布等生活物资,满足匈奴人所要求的三成。

    这个双方都不算很满意,但都能勉强接受得结果,就已经是刘弘能做到的极致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