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天合车行-《赘者为王》
第(3/3)页
如今的马车都是两个轮的,做工谈不上精细,行走于路面,速度稍微快点,就颠簸不已,一点舒适性都没有。
而且两个轮的,也不利于载重前行。
在萧岩的天合居计划中,这个车马行就是重要的一环。
就如同现在的公交系统,在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直接关系着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居民生活,对城市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的影响!
车马行先期开通城南、城东、城西三个交通站,每一个站,分长途和短途。
短途客运主要服务于附近的里坊,每隔一段距离设一个站,按区间收费。
这个车行的短途交通系统,覆盖了整个长安城。
这套系统与天合居的联系就是把分散于城内各地的潜在的消费者给送到天合居去!
这时候交通不便,就算到时候天合居声名在外,时空的距离,还是会把大部分想要来这里消费的顾客拒之门外的。
而有了天合车马行,就会安排专门的路线与车辆,把散布于四方的顾客接驳到天合居,这个过程中不收取任何费用。
就是超市购物公交的翻版,不收取顾客钱,商家出,到最后还是要摊到消费者身上的,即羊毛出在羊身上!
天合居也一样,这笔费用车马行会同天合居管理处结算,管理处再分摊到各家商铺。
这些都会写在商铺出租合约里的,不同意就不能租用天合居的商铺。
他们也不亏,车马行的马车往来不休,把客人源源不断地送往天合居!
消费之后再送回去,往复循环,只要销量上去,还愁赚不到钱吗。
再说长途,每日都会按照客流开行通往其他州府的车次,前期只会开通附近几个州府的路线。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若是操作得当,赚钱不比天合居商圈少。
说的再多,也要基础跟得上。
这马车就是制约这个计划发展的一个最为重要因素。
现在无论牛车还是马车,都是两个轮子的。
两轮马车操作灵活、道路适应性强,可在复杂地形条件使用,短途长途均适用。
缺点是不适合做得很长,因为只有两个并列的支点,很容易变成跷跷板,也因此不能用来运载又大又重的货物。
这就限制了二轮马车不适合天合居使用,因为天合居的马车主打是载人,就像公交车一样,装的人越多才不会亏本!
二轮马车不能用,那就只能上四轮的,甚至是六轮的。
现在倒是有多轮的畜力车出现,不过因为当下技术的限制,做出来的马车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不能转向!
这也就在根本上限制了四轮马车的发展,再有一个就是如今的马车都是用木材建造的,承受不住过多的人乘坐或是过重的货物。
最后就是牵引所使用的是畜力,载重时想要更大的牵引力,就只能把牲畜的数量不断地往上增加。
所以四轮马车只是礼仪性地使用,比如皇帝出巡,在生活当中很少有见。
可这些在萧岩眼里,能解决的都不叫事!
天合居使用的,当然是四轮或者多轮的,别人造不出来,那就自己造,反正买一家作坊,在萧潇眼中,就如吃饭喝水一般平常!
天合居所用的车辆数量巨大,自己收购一家作坊用以生产,将会节约不少的成本。
有一家自己的工坊,不管自己做出什么产品,也不会出现为他人做嫁衣的情况。
等到研发出来了,天合居的需求满足后,还可以制造车辆对外出售。
有萧岩在,以他的眼光,自然不可能让这个工坊只注重单一车型的发展。
他要的,是在以四轮马车成功的基础上,全面发力,做到涵盖客货两用的发展之路。
这个工坊,现在看起来不起眼,萧岩已经开始在心里把它当做大明国乃至全世界新车辆制造行业的摇篮了。
既然如此,这家工坊就不会只发展一种类型的产品。
目前的规模也不够大,还需要在把周围都买下来,建立加工及研发中心,才能更好地为制造四轮马车服务。
更为主要是现在买,价格相对要便宜,等以后工坊发展起来再买,就不是一个价了。
当舒适实用的四轮马车研发出来,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时,在此前提下,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规划前进的方向。
比如私人订制,还有同车型高低不同配置等等,都是待研究的方向。
当然了,两轮的萧岩就不打算做了,总得给别人一口饭吃。
只不过嘛,当研制出更好更实用的车子后,这二轮马车最终会不会被取而代之就不是萧岩说得清楚的了。
等到技术成熟后,再研发诸如使用内燃机等作为动力来源的机车,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