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和谈开始后,辛弃疾将综合了原先五条要求的全新的和平协议摆在了沈该等人面前。 沈该等人显然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做了一番心理建设,对于很多条件都没有看法,一开始还好,但是看到明国要求割让泉州、广州的时候,周麟之忍不住了。 “泉州、广州乃我重要市舶司所在之地,若是失去了泉州和广州, 大宋岂不是困顿至死?上国未免太过分了吧?” “还能有你们图谋破坏黄河堤坝过分?” 辛弃疾摊开双手:“这是陛下着重提出来的,绝对不能更改的,南朝若想要真正达成协议,必须要答应,一点不差的答应……话说回来,都到这个地步了, 南朝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沈相公,你该明白的,南朝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 更何况泉州和广州还有那么多宗室,温州还有一位太上皇……当然了,温州那位,是大明皇帝点名要的,你们无需担心。” 周麟之面色一滞。 张栻面无表情。 卢永言眼观鼻鼻观心。 那些原先有些愤愤不平的南宋官僚们也面色为难。 很显然,这是他们无法回避的问题,作为一个事实上已经背叛南宋的官僚群体,除却赵惇之外的任何还在南宋境内进行活动的宗室都是非常危险的。 他们的统治并非就此稳固,反而是危机重重,随时有被颠覆的危险。 事实上在辛弃疾抵达之前,沈该就召开过几次会议。 这些会议商量的就是泉州等地大量宗室子弟的问题,还有身处温州的赵构的问题,该怎么解决他们,该怎么防范他们另立中央对抗临安的问题, 该怎么面对之后明国的诘难等等。 眼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明军大量歼灭南宋政府的军队,以至于临安朝廷眼下所能掌握的兵力只有六万多人, 偌大国土和六万军队, 怎么看怎么不匹配。 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一个中央政府信誉尽失以至于不能有效治理地方的问题。 两次明宋战争之后,南宋政府的信誉度和威慑程度降到了冰点,他们已然失去了庞大的兵力,而没有兵力,就不能有效的控制国土,更别说赵惇这个国主的政治法律地位还未得到所有人的承认。 所以在明军撤退之后,他们内部会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反抗浪潮? 会不会有人扶持一些赵宋宗室子弟反抗临安中央自立为王,然后明目张胆对抗临安中央? 到那個时候,临安中央有没有能力镇压他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