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布局!(第五更,求票!)-《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2/3)页

    而集合许多宫调的一支支曲,再加说白夹叙,说唱故事的形式,则称为“诸宫调”。

    诸宫调亦称“诸般宫调”。

    这种形式的戏剧欧阳辩看过,但觉得表现力太差了,干脆抽出时间将话本写成剧本模式。

    然后找玉仙楼的老板,委托他找人将整个剧给排出来。

    这个事情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诸宫调已经是很接近戏剧的模式了,只不过没有演出来而已。

    有了剧本,想重现出来,其实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其实这倒是个好事情,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稍有创新便会引起轰动。

    欧阳辩写的剧本不算差,但也就是中规中矩而已,说不上多么精彩,但玉仙楼内部的演出却引起了轰动,整个玉仙楼都炸了。

    据说为了抢角色,玉仙楼的莺莺燕燕们都差点打起来了。

    玉仙楼的老家伙眼光是极好的,看到了潜力,干脆组建了戏剧团。

    欧阳辩知道后对此颇为赞赏,不过也提出了要求,要求由农行注资戏剧团,进行专业化的扩张。

    所谓专业化的扩张,就是欧阳辩要求戏剧团要根据他的要求进行扩张。

    第一步就是大力的收购各地的诸宫调团队,然后快速地形成戏剧团。

    戏剧团要每个州都有,然后戏剧团在央行服务区里进行巡回演出,最开始当然就是欧阳辩写的这个剧本了。

    第二步则是专业化,诸宫调的表演、唱腔、音乐、服装等等都不太适应戏剧这个形式,还得有诸多的改进,这一步需要斥巨资鼓励创新;

    第三步则是剧本的专业化,光靠欧阳辩写剧本当然是不行,欧阳辩建议招募文人写剧本,要求自然是宣传主旋律思想的戏剧。

    有了说书和戏剧这两个贴近群众的宣传渠道,处于底层没有文化的百姓也能够接收到一些信息,而不是任由乡绅地主糊弄了。

    至于为什么要在服务区里演出,主要是因为服务区里面有银监卫可以保护戏剧团。

    那些大地主们也不傻,面对这样的戏剧,他们还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么?

    更别说欧阳辩还打算让戏剧团在演出中间,让演员穿插用小品宣讲政策的。

    ——若是没有银监卫保护,当场就可能让人砸了场子。
    第(2/3)页